中新网兰州12月3日电(田鹏鹤)“我从13岁开始学习舞蹈,我非常享受跟着音乐翩翩起舞的感觉。在中国,每个民族的服饰、舞蹈风格都不相同,这让我对中国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”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留学生茉莉近日接受中新社、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,如今,即将毕业的她,已经会跳秧歌、敦煌舞、傣族舞、维吾尔族舞、蒙古舞等多种舞蹈。
图为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的莱索托留学生茉莉表演维吾尔族舞蹈。受访者供图
今年25岁的茉莉,来自非洲莱索托,从小接触芭蕾舞和现代舞的她,经常会在网络上观看舞蹈视频进行学习,偶然间在网络上看到中国民族舞的视频,让茉莉对中国民族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在莱索托当地的高校,还没有开设中国舞相关的专业课程,这让茉莉坚定了来中国学习舞蹈的想法。茉莉争取到来中国留学的机会,2020年,她如愿以偿来到位于甘肃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,开启系统地学习中国舞蹈的旅程。
“刚开始学习中国舞时我想要放弃,因为我感觉中国舞学起来很难,但我的家人给了我很大的鼓励。”茉莉说,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,她逐渐适应了在兰州的学习和生活,当地的牛肉面和麻辣烫成为她的最爱。
“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跟同学们会教我如何去做表情和动作,如果我生病了,老师们一直在照顾我,就跟我的家人一样,所以我感觉真的很幸福。”茉莉说。
在西北师范大学学习期间,茉莉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敦煌之旅,这次旅行让她更直接体验到敦煌舞的起源和精髓。
图为莱索托留学生茉莉在敦煌莫高窟进行参观。受访者供图
敦煌壁画中乐舞形象琳琅满目,几乎每个洞窟都有乐舞壁画,犹如一座“乐舞博物馆”。茉莉说,“敦煌壁画真的很漂亮,我在壁画中看到了很多敦煌舞中的手势和动作,这让我对敦煌舞有了更深的理解。”
40年来,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、博采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之长的《丝路花雨》《大梦敦煌》等经典舞剧,将敦煌壁画中的千年舞姿“活态”复原演绎。近年来,随着一些有关敦煌舞的综艺节目和网络直播持续走红,敦煌舞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。
2023年9月,茉莉和同学们一起受邀前往山东,进行敦煌舞的表演,身着敦煌舞服饰,手拿琵琶的茉莉,在演出现场得到诸多掌声。
茉莉说,“因为很多人没有看过外国人跳敦煌舞,他们很惊讶,给了我很大的鼓励,也让我更加自信。”
图为莱索托留学生茉莉(后排中)及同学受邀前往山东表演敦煌舞。受访者供图
“中国的交通很发达,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去旅行,去了解更多中国的历史文化。”茉莉说,在中国生活期间,她会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学习的舞蹈,收获了许多粉丝。她也希望通过视频把日常生活和学习都记录下来,让更多人了解敦煌舞、了解中国。
谈及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茉莉说,“在莱索托,有很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和工作,给当地民众提供了很多医疗、交通方面的帮助,中国政府还给了很多外国同学来中国留学的机会,所以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地方。”
谈及未来的打算,茉莉说,毕业后,她想留在中国发展,继续学习中国舞,希望以后能把学习的中国舞蹈带回到自己的国家,让更多莱索托的小朋友,一起学习中国的舞蹈,了解中国文化,以此促进两国文化的沟通交流。(完)
中新网福州12月3日电 (叶秋云)2日,以“厚植家国情怀,涵养进取品格”为主题的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幕,展演活动持续一周。
2日,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幕。福建师范大学供图
福建省大学生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届,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,成为福建省规格最高、规模最大、影响最广的高校美育标志性品牌。
本届大学生艺术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,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。活动自启动以来,福建省各高校积极开展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。
2日,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幕。福建师范大学供图
福建省级评审阶段,共收到各高校推报的艺术表演类节目330个、学生艺术作品374件、艺术实践工作坊作品45个、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128篇,覆盖高校超过85%。
经过初评,遴选101个艺术表演类节目、96件艺术作品、20个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和12篇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进行福建省级现场集中展演。
2日,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幕。福建师范大学供图
本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、福建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共同承办,活动期间在福建师范大学、厦门大学举办7场艺术表演类专场展演、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、优秀艺术作品展览、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报告会和闭幕式活动,并通过网络进行同步直播。
现场,来自福建各高校的3000多名师生将用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精彩的演出,展示福建青年学子朝气蓬勃、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和与时代同向、与祖国同行的价值追求。(完)